
2025年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研究生会前往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会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进两校学生组织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共同探讨学科发展与学生培养的新路径。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辅导员詹研首先发言,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基本概况。他提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有着深厚的血脉渊源,两校在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他还提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注重与各个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希望能与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通过联合举办学术活动、共享科研资源等方式,推动两校物理学科的共同发展。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会主席倪铭珏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会的工作情况。她提到,研究生会围绕学科发展、学术交流、职业发展、文体活动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博士生工坊、学术研讨会、企业调研、社会实践等,旨在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同时,研究生会还积极开展科普宣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学校进行物理学知识普及;积极促进学生与导师沟通,在推动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各项举措。最后,她表达了对未来进一步和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拓展交流合作的期待。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团委副书记黄惊涛在会上介绍了李政道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他回顾了李政道研究所的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强调了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使命与愿景。他还特别介绍了李政道研究所正在推进的几个重大科研项目,如PandaX暗物质探测项目和海铃计划等。他指出,李政道研究所非常期待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以及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基础物理研究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思政教师赵家鑫全面介绍了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基本概况。他从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赵家鑫提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近年来在学科评估、科研产出、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高温超导、激光技术、天体物理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他还强调了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发展机会。赵家鑫表示,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期待能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在学术交流、就业信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陈高笛详细介绍了研究生会的组织架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她提到,研会通过学术交流、师生互动、朋辈辅导、文体活动和思想引领等多方面工作,为同学们搭建了全方位的成长平台:通过“研究生学术活动日”等渠道,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通过开展了“职海行舟”系列活动,覆盖出国留学、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选调交流等多个主题,帮助同学们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光影物语”“中秋赏月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校园生活,全方位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最后,她也表达了对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开展交流合作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举办活动、加强信息沟通来为双方同学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发展机会。
随后,两校同学围绕科研生活、就业方向和活动开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学校的科研资源与学习经验,探讨了就业市场的趋势与挑战,并交流了校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情况。此次交流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向。

交流会结束后,两校代表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参观了校园风貌,随后,同学们前往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参观陈望道故居、相辉堂等特色建筑。


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两校物理学科学生组织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也为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组织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期待在未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能够继续携手,探索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