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五校联合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2024-12-21

12月17日至18日,“论道”五校联合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圆满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近百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西湖大学的优秀博士生,并特邀以上高校的青年学者共同参与,旨在加强资源融合,提高科研能力,深化五校物理与天文学领域博士生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论坛开幕式由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晟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丁洪向与会博士生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珍视此次学术交流的宝贵机会,积极互动,慷慨分享;二是勇于面对挑战,不懈追求科研创新;三是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树立正直严谨的科研风范。随后,南京大学夏力钢、上海交通大学李晟、南方科技大学李爱晨、上海科技大学宁志军和西湖大学刘仕5位老师依次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各校及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特色优势。

PART 1 学术报告与提问环节 

李政道研究所在物理与天文学领域的探索覆盖了天文与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粒子与核物理三个重要研究方向,围绕上述领域,本次论坛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学术报告,邀请青年学者和博士生进行学术分享,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搭建了一个集多元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论坛的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首先,由上海科技大学蒋易凡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刘奇航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蒋庆东副教授为与会学生做特邀报告。随后,来自五所高校的博士生带来了共计26场学术报告,内容涉及量子材料、复杂体系与统计物理、天文观测等方面。在提问环节,学生们针对报告内容提出见解与疑惑,学术交流氛围活跃。

PART  2 海报展示与学术交流    

海报展示环节是论坛的另一大亮点。在此环节中,博士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众多参会者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学术探讨,将平日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交换见解,也从同行的反馈中汲取了新的科研灵感。这为优化和完善学生科研路径,交流科研问题,促进领域间的学术对话与合作搭建了桥梁。

PART 3 李政道研究所实验室参观 

为增进参会博士生及青年学者对李所的深入了解,李所精心安排了凝聚态物理和粒子与核物理领域实验室的参观环节,帮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李所的前沿实验设施及最新科研进展。实验室科研人员们耐心讲解,全方位展示李所各项目团队的优秀成果。此次参观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大大激励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和热情。

PART 4 闭   幕    

学术报告环节结束后,南京大学周舜华老师,上海交通大学段丽莎老师,南方科技大学刘奇航老师,上海科技大学周卿老师和西湖大学鲍芳琳老师依次上台,宣讲解读各自所在高校的博士后政策。本次宣讲使在场的博士生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五所高校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举措与政策,为他们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指导。

论坛闭幕之际,为表彰同学们的学术贡献与表现,主办方特别设立了“优秀报告奖”与“优秀海报奖”两大荣誉奖项。经过与会博士生及青年学者的公正投票,来自南京大学的黄勇、何黎伟,西湖大学的马丽洋,南方科技大学的张永明,上海交通大学的单晨曦,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的牛群等6名同学荣获“优秀报告奖”。西湖大学的胡逸豪、范鑫,上海交通大学的张铭缘、沈恰,南方科技大学的宋威、殷周一,上海科技大学的张忆文,以及南京大学的岳思洁等8名同学荣获“优秀海报奖”。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个人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激励大家继续在科研的征途中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结  语 

本次“论道”五校联合博士生学术论坛是五所高校物理学与天文学博士生学术交流的一次盛大聚会,更是各校物理与天文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的新起点。此次论坛打造了一个跨越学校界限、融合不同领域的学术讨论新天地,有力地促进了物理、天文学各分支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李政道研究所将继续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紧密联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良性互动,竭力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环境,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论道”五校联合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本次论坛由李政道研究所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由衷感谢李政道研究所的李晟、高波、杜琳宸、奚颖和物理与天文学院赵家鑫老师的指导及兄弟高校学院对接老师的共同筹办。

联络组:林嘉督、辉隽骁、谭亮

会务组:黄钟吕、王耀铎、王杰、姜良永、王奕棋

宣传组:梁新宇、王润泽、黄惊涛

感谢论坛组委会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团队,本次论坛才得以圆满举办,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文稿|王润泽 梁新宇

摄影|黄惊涛 姜良永 王奕棋

编辑|孟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