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从小自学编程的全国政协委员丁洪畅谈AI教育,“未来的教育可能是颠覆式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当看到AI教育成为全国两会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后,39岁举家回国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有些兴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自学编程,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编程比赛,对计算机充满了兴趣。
尽管因为分身乏术,无法亲自下场开展青少年AI教育,但这位知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表示要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啦啦队”一员。
▍ 未来,AI可以成为孩子们一对一的助教
去年年底,丁洪因发现外尔费米子和固体中其他新型拓扑相关准粒子的开创性贡献,荣获2026TWAS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奖。
2008年,曾在海外学习、工作18年的他举家回国。不久,他便有了大科学装置的“三个中国梦”。即“梦之线”,建设一条世界领先的光束线站;“梦之环”,建设世界上亮度最高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梦之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三个梦陆续圆梦后,丁洪玩起了跨界,他在云南大理筹建科学艺术中心,还跨界参与了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的发起。除此之外,他还到中小学校为孩子们开展科普教育。
此次在全国两会上为AI教育建言献策,丁洪告诉记者,这绝非拍脑袋想出来的点子。而是和一些中学、人工智能专家深入沟通、思想碰撞的结果。
原来,之所以对AI教育兴趣满满,和他从小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虽说一直致力于研究基础物理,但丁洪从初中起就对计算机情有独钟,那时的他自学编程,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编程比赛,还在计算机报刊登关于自己对计算机学习的见解。
原本大学想读计算机专业的他后来听从家人的安排攻读物理。但计算机一直以来都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2月28日,他受邀赴厦门双池中学参加活动,参观了该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不禁有感而发。巧合的是,他有一个好友的团队正在力推AI教育,专程向他请教了一些想法。
“未来,AI可以成为孩子们一对一的助教,它们会是很棒的百科老师。”丁洪鼓励年轻人尝试AI助教领域的创业。“AI的教育模式可能会颠覆传统教育。”
丁洪坚信,人脑肯定比不过AI。AI的学习以天、以秒计,还不存在寿命之说,学习能力也不会随年龄而衰竭。“即便是我也感觉到没年轻时聪明了。脑细胞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凋亡,这是自然规律。”
他预测,不久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属的AI家教,还能个性化施教。
▍ 建议由政府统一搭建方便中小学进行人工智能上机实训的平台
“AI是不是可以加物理?最近,我一直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在探讨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丁洪将自己比喻为AI教育的“啦啦队”成员。
之所以如何卖力地为AI教育吆喝,丁洪有着清醒的认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为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学科兴趣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
他认为,在此阶段系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熟悉人工智能技术、了解人工智能知识、从而在未来成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近年来从国务院、教育部到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中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并已经在一些试点学校产生一定效果。然而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且系统地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仍需要采取精准且有力的措施。”
丁洪的母校湖南师大附中曾诞生了许多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冠军。这给了他一些启发,他建议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学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竞赛和中小学人工智能人才认证体系。
“中小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会涉及人工智能基础培养和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五大学科竞赛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在人工智能方向目前还缺乏一些真正得到全球认可的比赛。”他认为,我国可以抓住机会发起并举办源自中国、引领世界的中学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竞赛。在人工智能基础培养方面,我国需要建设有公信力的中学人工智能人才认证体系,它将从考核端规范各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法,同时会激发更多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进行人工智能学习。
眼下,不少中小学生“不敢学”人工智能。丁洪认为,这是因为在当下应试环境下学人工智能知识很容易被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这个时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与鼓励,让拔尖人才全力以赴进行深造,让所有学生都“敢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问题。
他还建议由政府统一搭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平台。
和传统数学、物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只有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掌握人工智能知识。然而人工智能课程上机实训,一方面涉及大量服务器和算力的需求,比如大量学生训练模型需要很多显卡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安装复杂、配置繁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学并不具备维护大型服务器的条件;同时国内绝大多数老师也不具备安装和配置人工智能相关软件环境的能力。
中小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要由政府统一搭建方便中小学进行人工智能上机实训的平台,使得老师能够很方便地在平台上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学生能够很流畅地完成人工智能实训练习。该平台应该作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由政府维护并提供给各中小学使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